寶寶過敏鼻塞眼睛癢?挑對好菌種打造成長好體質!
寶寶過敏鼻塞眼睛癢?挑對好菌種打造成長好體質!
許多大人都常因為過敏感到困擾,眼淚鼻涕齊流、鼻子每天都是塞住的,真是各種不舒服。許多孩子甚至因為皮膚搔癢、鼻塞不適導致睡眠障礙,影響白天學習和發展,讓爸媽對過敏議題不得不重視。可惜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都市化的環境、空氣污染、精緻的飲食等,都在在強化了孩子的過敏反應,到底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本文重點
- 各年齡階段與過敏表現
- 過敏的原因
- 免疫系統反應:急性過敏vs慢性過敏的差別
- 如何預防或減少過敏反應
- 常見過敏反應的處理方式以及預防建議
- 腸道菌株百百種,各有其不同的功能,補充益生菌該怎麼選呢?
- 年齡階段與過敏表現
- 嬰兒期0-2歲:主要表現為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和食物過敏
- 幼兒期2-6歲:症狀逐漸轉移至呼吸道,出現鼻塞、流鼻水等症狀
- 兒童期6歲以上:以過敏性鼻炎為主要表現
嬰兒時期過敏表現比較少有「流鼻涕」,常見異味性皮膚炎和食物過敏
大人的過敏反應以「呼吸道症狀為主」,例如過敏性鼻炎。
但是過敏體質在0-2歲時,最常見的表徵卻是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和食物過敏。
幼兒時期過敏部位轉變,縮小至脖子關節處,並開始有呼吸道相關症狀
當孩子進入幼兒期,濕疹的部位開始發生轉變,從頭臉漸漸縮小範圍至脖子關節處,症狀開始轉移到呼吸道,變成鼻塞、鼻水、咳嗽、氣喘等。
兒童時期高比例會有「過敏性鼻炎」
進入兒童期時,有高比例以「過敏性鼻炎」的型態持續下去。
因為許多家長對於自己幼兒時期的印象可能比較淡薄,所以不一定不記得自己小時候的濕疹,卻記得小學時有氣喘發作的經驗,所以一般人往往比較注意孩子呼吸道的過敏,事實上,孩子的過敏體質在嬰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就已經開啟了!
- 過敏的原因
環境因素很重要
- 空氣汙染(PM2.5)、二手菸
- 塵蟎
- 黴菌
- 毛髮
- 花粉、昆蟲糞便
過敏其實是一種「免疫反應」,或者指「過度的」免疫反應。
也就是說環境中的某些東西本身不帶有致病菌但卻讓身體開啟作戰模式,導致出現許多不舒服的症狀。
例如:吸入懸浮微粒PM2.5、二手煙、塵蟎、黴菌、毛髮、花粉、昆蟲的糞便等物質,另外過度清潔也讓皮膚表面的微生菌叢發生改變,導致整體免疫失調的狀況,讓免疫球蛋白遇到過敏原時過度反應產生紅、腫、癢、黏液增加等過敏反應。
- 免疫系統反應:急性過敏vs慢性過敏的差別
急性過敏反應特點
-
- 由IgE引發
- 症狀快速出現(5-30分鐘內)
- 輕微、嚴重症狀都可能發生
急性過敏通常因為免疫球蛋白IgE與過敏原結合,促使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屬於快速反應的過敏。
症狀可輕可重,從皮膚紅疹搔癢,到急性呼吸衰竭都有可能,通常5-30分鐘就會有症狀發生而且過敏原種類多元:食物、空氣污染、粉塵都有可能。
慢性過敏反應特點
- 由IgG引發
- 症狀要一段時間、一定的量累積
- 常見於食物過敏(食物敏感/不耐)
慢性過敏的情況,則是檢驗免疫球蛋白IgG引發的敏感指數,當過敏原接觸IgG後,產生複合物並逐漸累積,當累積到個體體無法代謝的量時,會引發各種不舒服的症狀,例如:頭痛、情緒波動、慢性腹瀉等。
因為IgG的複合物累積需要時間,所以需要重複攝取同樣的食物一段時間(可能數天、數週甚至以年為單位計算)後,比較容易觀察到症狀,這也是為什麼「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出的結果,通常是個案最喜歡、也最常吃的某幾樣食物。
要達到不舒服反應的閾值因人而異,但若僅是偶爾攝取的食物,是無法達到閾值(臨界值)的。這樣的食物過敏,可以叫做食物敏感或不耐,而跟IgE的過敏反應有所區隔。
四、如何預防或減少過敏反應
減少過敏反應可以有幾個不同的解決方向,一是盡可能避免過敏原,二是盡可能減低過敏反應帶來的不適,減低過敏不適對生活帶來的衝擊。
(一)避免過敏原,盡量把環境因子降低
- 提升空氣品質為原則
- 使用空氣清淨機
- 定期清潔冷暖氣濾網
- 避免二手菸、三手菸殘留在空氣或家具
- 選用防塵蟎寢具(非動物性纖維材質佳)
整體空氣品質下降是現代人過敏的第一大危險因子,因此生活環境使用空氣清淨機,減少懸浮粒子和PM2.5的危害,避免二手煙、三手煙殘留在空氣和家具上至關重要,冷暖氣的濾網清洗和定期機器清潔也要重視,寢具選擇防塵蟎的非動物性纖維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定期更換棉絮多的老舊被縟和枕心,可以大幅下降環境中的過敏原。
(二)接觸多元食物,有助減輕過敏反應
腸道過敏反應有助免疫細胞記憶
研究發現,比較皮膚(尤其是有傷口的時候)接觸過敏原和腸道接觸過敏原,腸道暴露在過敏原下時,引發的過敏反應有助免疫細胞記憶該過敏原而減輕未來的過敏反應。
在孕期、哺乳或副食品時期接觸多元食物,可減輕過敏反應
也就是說,盡可能在孕期、哺乳和寶寶副食品時期就接觸各種多元的食物,讓寶寶的免疫細胞對這項可能過敏的食材有記憶後,之後引發的過敏症狀反而會比較輕微,減少不適。
調節腸道菌叢可幫助孩子管理過敏反應
腸道辨識過敏原大幅影響未來的過敏反應強度,因此調節腸道菌叢可以幫助孩子管理過敏反應。除此之外,依照過敏嚴重程度的差異,必要時由醫師開立藥物管理症狀,提升生活品質也是重要的策略。
五、常見過敏反應的處理方式以及預防建議
過敏類型 |
發生原因 |
處理方式 |
如何預防 |
異位性皮膚炎 |
皮膚接觸過敏原 |
減少接觸過敏原,不論是食物或是空氣中的過敏原都可能引發症狀 |
做好皮膚保濕、避免過度清潔皮膚 |
食物過敏 |
吃到過敏的食物 |
避免吃到過敏食物,症狀嚴重時送醫用藥 |
副食品階段4-6個月增加多元化食物的攝取 |
氣喘 |
過敏原導致支氣管強烈收縮 |
急性發作需用藥物管理 |
溫差大時做好口鼻防護,進食避免冷熱食物交替導致支氣管收縮劇烈、增加運動訓練提升心肺功能 |
過敏性鼻炎 |
過敏原導致鼻腔黏膜分泌黏液 |
症狀嚴重時可部分搭配藥物管理 |
溫差大時做好口鼻防護,室內使用空氣清淨機維持空氣品質和濕度 |
六、腸道菌株百百種,各有其不同的功能,補充益生菌該怎麼選呢?
1. 找對應症狀的菌株
調整脹氣消化、腸蠕動排便、免疫保護、過敏調節等,都跟益生菌有關係,因此先觀察寶寶的症狀,購買符合科學實證有效的菌株的補充劑更容易看到效果。
例如:
- AB-Kefir專門針對過敏調節
- 羅氏桿菌可調節腸蠕動
2. 複方搭配
許多產品為達效果,會有其他成分搭配,形成「加成作用」。
例如:
- 幫助消化的益生菌可能會搭配酵素。
- 幫助過敏調節的益生菌添加益生質或後生元,讓益生菌更容易附著於腸道上。
3. 注意有效菌數,並非越多越好
以往有許多益生菌的補充劑為了要讓活菌能夠抵達腸道,不得不用高菌數的「菌海戰術」以達到目的,但是在專利包裝和菌株保護的科技發展出來後,實證有效的劑量就已經足夠。
菌數過多不只造成身體負擔,也可能存在競爭生存空間的問題,並非多多益善。
4. 注意成分是否有添加物
小朋友的益生菌多為粉狀包裝,為了增加適口性,往往會添加各種調味劑:果汁粉、蔗糖、乳醣、香精香料都是常見的添加物,讓孩子不知不覺吃進這些不必要的負擔,因此盡可能選擇有「國際A.A.無添加認證」的產品,用第三方公正的機構來評核零添加的標準更安心。
調查發現台灣有超過40%的孩子都因過敏問題而困擾,除了從注意環境清潔和重視多元飲食之外,養成運動和良好睡眠的習慣,搭配沒有負擔的益生菌補充劑,可以減少過敏帶來的負面影響,還給孩子舒適的童年。
看更多適克敏兒童益生菌
吳芃彧 營養師,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Pengyuh Wu, MS, RD, IBCLC
台灣、美國雙執照高考註冊營養師
全台第一位母乳哺餵專科營養師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IBCLC)
現任
營佳營養諮詢中心 營養門診部主任
全台最大婦幼醫療集團 資深營養師、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好心肝門診中心 營養師
中華民國營養師全國公會聯合會營養品質暨權益促進委員會婦幼組委員
經歷
多家婦幼雜誌、媒體、網站專欄作家 兩岸講座經驗超過300場
癌症關懷基金會 諮詢營養師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委員會台灣區國家聯絡人
美國 邁阿密兒童醫院、Broward Health 醫學中心 臨床營養師
美國腸道暨靜脈營養專業認證 Certified Nutrition Support Clinician, USA
美國成人體重控制管理認證 Certification of Adult Weight Management, 2011, USA
著作:安心懷孕育兒百科(上)(下)
FB Page: RD Peng’s 營養設計
學歷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國際大學兒童營養學程認證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國際大學營養學碩士 畢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學士 畢